有智慧的人調服自心
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看人、看事,看盡男男
女女看盡人間萬象,卻很少有人「看心」。
我們看盡了世界上的美景奇觀,拍下數不盡令人流
連的美麗圖片,卻看不到自己的「心」!
有誰能真正清楚的認識,把我們讚歎的美景奇觀
換成我們最美麗的心靈,
外在美景不算美,內心美麗真修行,
千萬不要做外面美麗,而內心是草包的繡花枕頭,
我們要把內心裝滿殷實的金子,外在看似破舊不
堪,可是內裏閃閃發光,那就是我們覺悟後積攢的德行。
我們的心即在覺迷之間,一念轉迷成悟,一念轉凡成聖,
但一念之間的嗔恨嫉妒即可以下地獄,
念念不覺悟可以使你煩惱太重,
在人間受盡千般苦,遭受萬般罪,
煩惱和健康快樂就在我們的起心動念處。
怎樣轉煩惱為菩提,那就是你要明理的看世界,
這個世界什麼都不是你的,
這個世界你什麼都帶不走,
你在臨終之時,
放在你手心裏一個草棍你都拿不走,
如果你認為現在得到了就是享受,
那是你在造輪回的業而已,
你現在所得到的,那是暫時的快樂,
但是因為你的貪心無明,地獄的大門在為你而開,
惡鬼道的路在等你去走,愚癡的畜生界在向你招手,
人間的業你了完,就要到三惡途去報到,去受報。
所以一定要把我們的心駐在起心動念處,
既然得到了佛法,既然聞到了佛法,
就要去為這一崇高的事業去奉獻,
把自己的身口意在一切時一切處,念念為眾生。
我學佛讀的第一部經書是惠能大師《六祖壇經》,
裏面有四句話,教我們「心」的妙用。
一、聖人求心不求佛:聖人看心,他向自己要求,
不向佛求。
有一首詩偈說的好:「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
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心外無佛,自己純真的本性就是佛,要從內心開始轉,
把自己的錯誤的想法,錯誤的行為,
錯誤的觀念完全轉變過來,也就是把凡心轉佛心。
凡心轉佛心即是:
分別心轉平等心;迷惑心轉覺悟心;
嗔恨心轉慈悲心;攀緣心轉隨緣心;
雜亂心轉清淨心;傲慢心轉恭敬心;
自私自利心轉奉獻心;著相心轉離相心;
煩惱心轉菩提心。
只要我們離相修善,時刻把握正知正見,時刻願力相
續,把普賢行貫注在生活當中,在為人處事當中時刻牢
記佛陀的教誨,慈悲對待一切眾生,一切不被外鏡所
轉,不迷惑,不顛倒,道心堅定,
起心動念,為宇宙一切眾生,心平等清淨,回歸到
自己的自性彌陀。
二、愚人求佛不求心:愚癡的人天天跪在泥像面前求佛
拜神,求平安、求發財、求順利,這是迷信,也是貪心。
一個人如果不知道依經典修行,不依佛陀的教誨去
做,不淨化自己的心靈,不改正自己的錯誤觀念,
天天邪知邪見,不萬念歸一,心不清淨,這樣永遠不能成就。
三、智人調心不調身:有智慧的人,時常懂得治心,
因為心為一切萬法之本,所以要以戒來對治貪心;
以定來對治嗔心;以慧來對治癡心,
勤修戒定慧妄心就調伏了。
三、愚人調身不調心:愚癡的人往往只注重身體的保
健,只知道要注意營養、運動等保健之道。
四、而不知道調心的重要性。
如果只調身不調心,心不清淨;妄想紛飛,起心動念,
自私自利,想身心健康無從可談。
如果把心治好,清淨正直的思惟,有善良的言行,
知足常樂,我們的生活自然就能安穩祥和、幸福快樂。
要想永遠快樂,只有看破、放下認真修行、老實念佛求
生淨土、走出輪回這條路、才能夠真正得到永遠幸福快
樂。
阿彌陀佛!
摘自(知足常樂幸福人生集) 下集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