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念佛是一種幸福

念佛為求保佑,是一種迷信;念佛為求寄託,是一種信仰;念佛為求清淨,是一種壓抑;念佛為求開悟,是一種痛苦。那麼念佛為了什麼呢?萬緣放下,了無所求!

您可以體會到,念佛是一種幸福嗎?有個心在念,有句佛號被心念。自心在念,亦自心在聽;從心念起,又回歸於心。您說:「是您在念佛,還是佛在念 您。」念就是念,不要用盡心思,去求如何念、如何淨!只要深深的感覺『佛在心中』,一切知足、感恩之心便油然而生,此時您便可以體會到,念佛是一種幸福!

您在念佛,您又是誰?原來您也是一尊未來佛!所以說:「是佛在念佛。」往外追逐是妄想,向內尋覓是執著,若能了知緣生緣滅的真相,何來看不破、放不下?從今而後一句、一句佛號直直念,何愁煩惱不斷,清淨不生呀!

釋達觀

 

若已相信,您也許會問,到極樂世界,一定會開悟嗎?

永明禪師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彌陀經》裡,六方佛讚歎此經,況佛對舍利弗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說不定有人會問,學佛之人不是要慈悲度眾,行六度波羅密嗎?

藕益大師言:「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計是非,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所以真能老實念佛,便已具足六波羅密了。

再問又怎能捨離眾生,獨自去極樂國土呢?

就是為了度眾生,所以才發願至阿彌陀佛身邊學習,直到成就之後,才有能力度盡一切眾生,正如學子先到海外留學,學成歸國 之後,方能貢獻所學,幫助國人一樣的道理。《觀經》云:「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若無發菩提心,又怎能去呢?所以自私之人是沒有資格往生極樂世界的呀!

那如何才能去呢?

只要止惡行善,發菩提心,有『信』、『願』、『行』,三資糧即可。『信』釋迦如來,決無誑語,阿彌陀佛,決無虛願;念佛定可往生極樂世界。『願』離娑婆,願生極樂;願將一切功德,回向極樂國。『行』執持阿彌陀佛之名號,老實念佛,直到一心不亂。

怎樣才算老實念佛呢?

藕益大師開示:「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祇貴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五萬三 萬,以決定不缺為準。畢此一生,誓無改變。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誑語。一得往生,永無退轉。」但每個人狀況不一,所以按自己的條件來自定功課即可, 最主要就是『持之以恆』。

又如何達到一心不亂呢?

藕益大師說:「要達到一心不亂境界,亦無他術。最初下手,須用數珠,記得分明,刻定課程,決定無缺。久久純熟,不念自 念,然後記數亦得,不記亦得。」再者,大勢至菩薩教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由意根起念,舌根念佛,耳根聞入,其餘三根,自然攝受。念念相續,無有 間斷,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日久行深,即可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

http://zensoul.org/index/ReadNews.asp?NewsID=23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